《量 乡》
为什么起量乡这个名字?每次去老家,都是车轮滚滚、匆匆忙忙,细想起来,的确有些慢待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次决定去,而且步行去,用脚步丈量家乡,在悠悠散散的脚步中好好打量打量家乡。此文得以成名。
顺着县城的往南的路走,大概15公里就是我们村了。一路柏油路,虽然是村路,但是车辆川流不息。车轮不仅仅载着车里人和物,还载着车里人的思乡恋情。
国庆假期,阳光明媚。走了不久就是大汗淋漓。小时候的这条路泥泞不堪,车轱辘常常陷入,需要好几个人推才能出来。但就是这样的路,见证着坐在28自行车 大梁上硌得屁股疼大腿麻也要奔向县城享受一根冰棍或一个牛粪扁式烧饼的喜悦心情。
中秋刚过,地里的庄稼成熟了,一片金黄,农家人日夜忙着收获。碾黍子、谷子,剪穗子,扬场…热闹非凡。此时,农家人的追求,就是颗粒归仓。记忆中的我,也帮着大人干一些活儿,干完后印象最深的,就是住在黍子穰围成的房子里,或等待月亮爬上来,或天真地数星星。
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快到村了,车流中一辆轿车挡住了我的脚步,主人喊着我的名字。哦,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张哥,他硬让我上了车。上了车的感觉,远不如脚印的踏实与厚重。
两三分钟到了村边下车,远远望见了那几间瓦房,那里有我的童年,是最初的梦想放飞的地方。房子有40多年了,瓦是当年买人民公社时粮仓的瓦,历经了百年沧桑。同时代的土坯子早就经不住风雨了,被写下了“拆”字,瓦房依然岿然不动。
村里寂静的很,偶尔能听见几声绵羊叫。顺着前街和后街走走,东西南北大多是残垣断壁了,物也不是了,更别说人非了。别看破旧,儿时的欢歌笑语就荡漾在这残垣断壁当中。
忽然间,从小树林里传来了几名女孩儿的歌声。顺耳望去,原来是探亲的小弟弟小妹妹们闲暇时练唱,旁边两位小姑娘舞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增添了国庆节日气氛。公园是刚刚修建好的,这里曾经是泥水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让这儿换了新颜。
村中心大街一年四季都有站街(现在是坐椅子了)的老头老太太们,谈论的话题自然多是东家长西家短。走近群儿,端详着眼前老人的脸庞,还是依然清晰地认出这是二小的爹,那是三花的娘,这是钉过马掌还唱过晋剧的李大爷,那是磨过豆腐会拉二胡的张二叔。老人们变的是爬满皱纹的脸和镶了的金牙,不变的是那种口音,是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乡音,是喊出我小名的乡音。在乡音里,忽然感觉到自己变得年轻,变得意气风发。
量乡的步子,节奏很慢,思绪也浪漫。十几岁离家读书,也没觉得多难啊,现在让回来却是真的感觉不容易。故土,有时候不觉得难离,有时候却觉得难回。夕阳西下,脚步也返程。蓦然回首,村里路灯的光下,是一片安祥与静谧,是我的梦始终萦绕的地方。
忽然感觉到,量乡不是量乡,而是在量自己。在这充满厚重往事与情感的环境与氛围中再回首再回首,再问问东西,再营养营养根基。